当前位置: > > 师生风采 |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实习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的重要桥梁,为了能够更好把课本知识和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更明白、更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为以后的工作做更好的铺垫,还可以进一步的了解社会,这对我们将来步入社会是非常有帮助的。
阳泉日报社
实习的日子过的飞快,已经在阳泉日报社实习三个多月了,在其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使我受益匪浅。在实习过程中,既有做的好的地方,也存在着非常多不足。在本阶段的实习过程中,遇到了疫情扩散的影响,因此也给日常的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在报社的统筹规划下,有序的进行日常工作,对疫情区进行及时报道,并且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协助防疫工作顺利进行。
虽然是线上实习,但是我也尽我所能协助报社的工作有序进行,完成部门主任派发的任务。
陵川县融媒体中心
在这一个月中,我继续在新媒体部帮助进行“掌上陵川”的筛选总结审核,任务已经渐入佳境,能够熟练独立进行,任何工作都是熟能生巧。这个工作进行到党的二十大结束。
随后被编入新闻曝光组,主要检查我县县城里面存在的违章搭建、环境污染、不检查健康码行程码等的店家、多次投诉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违规耕地、人力畜力车等的影响县容县貌的情况,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到了很多,比如如何暗访以达成自己的目的。预计曝光将会持续到十二月底实习结束时。以下是拍摄的影响县容县貌的图片。
在这一个月中还参加了我县全体单位参与的植树活动,丰富了日常活动,为环境绿化做出贡献。
昭通日报社
作为党政的耳目喉舌,新闻媒体的工作势必要查民体、得民心,聚焦民族百姓的点滴生活,为人民群众发声呐喊。而作为新闻记者的预备生,我们更应该脚踏实地,潜心笃行,认真做好实习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本次实习我跟随昭通日报社的记者老师们,去探寻云南昭通市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民间习俗。
梭山镇竹篾编织技艺
作为云南知名非遗传承项目之一,梭山竹篾是绕不开的话题。我跟随报社记者前往梭山镇上的自会非遗竹艺店进行采访和拍摄,向前辈学习采访时提问的方式技巧,以及拍摄时相机的取景角度,学习到了不少关于现场采访的经验。
竹篾编织技艺不仅是云南非遗传承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梭山镇走向脱贫致富道路的路径之一。在山路崎岖、交通不便的梭山,竹林资源成了当地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也是当地文化的象征。作为地方媒体的先锋队伍,我们有责任也有必要将其作为民族记忆传承下去。
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整后,我们又来到水磨镇对当地的苗族民俗活动进行采访。苗族风情是水磨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云南省非遗传承文化的重要据点。中午时分我们抵达了水磨苗族自治区,联系了当地文化办的负责人后,我们很快在广场上见到了身披盛装的苗族群众,笑颜如花的少女手捧带有民族装饰的羊角酒杯向我们走来。
当地的非遗传承人告诉记者,这是苗族自古传承的敬酒礼仪,俗称“苗家敬酒礼”,它贯穿了苗族人的一日三餐、婚嫁丧娶以及节庆活动,并经过代代相传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以美酒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是苗族人一项庄重而不可或缺的待客礼节,并据此发展出了一套自成体系的仪式《敬酒礼》。
民族风俗不仅是人民生活的记录,更是地区文化千年积淀的结晶。在快节奏的新媒体时代,人们很少去关注这些绚丽多彩的民族风俗,确实是一种遗憾。作为人民文化生活的记录者,我们新闻媒体工作者对于民俗民风的传承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职责,在报社实习的期间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