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科研服务 |
【课题信息】
课题名称: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山西傩舞研究
主持人:贾利涛
团队成员:白春香、杜慧琦、侯丽俊、梁起峰、米博、田洁
课题来源: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
课题进展:拟结项
【选题背景】
傩舞是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成型于周代的宫廷大傩之礼,最初是傩祭中的仪式舞蹈,后来发展为娱神兼娱人的民间舞蹈。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傩舞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样式。傩舞作为一个大类,很早就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形成了连贯的学术传统。中华傩舞在漫长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受到艺术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民俗学、戏剧学、舞蹈学、美学等多种关学科的关注。傩舞在2006年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文化保护名录。一直以来,研究目光主要集中于南方和少数民族的傩舞,北方的傩舞研究较为薄弱。
山西傩舞是北方汉族傩舞、中华傩舞的重要代表,是中国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傩舞的代表有:晋中地区的寿阳傩舞爱社、阳泉五鬼闹判;晋北地区的五台调鬼、应县跑鬼;晋南地区的襄汾赵雄花腔鼓、曲沃任庄扇鼓;晋东南地区的上党赛社傩舞(主要有调方相、猿猴脱壳、五鬼盘叉、调监斋、鞭打黄痨鬼等);除此之外还包括遍布全省的九曲秧歌中的祭祀舞蹈部分。以上傩舞种类,有些表演至今,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有些则演演停停、濒临消亡。山西傩舞的重要性逐渐引起学界重视,但研究成果寥寥。
【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个案研究,另一个是整体研究。个案研究以具体的傩舞种类为案例,探究其独特的艺术情境,突出其情境中的核心元素;整体研究侧重山西傩舞整体的艺术特性与当代发展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傩舞与民间文学、民间戏曲、民间信仰、民间技艺、民间游艺、民间体育武术、民间节庆等具有密切关系,往往混合为一体,在个体上有所侧重,在整体上相互支撑。